羊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就已开始选择水草丰茂的沿河沿湖地带牧羊狩猎。汉代许慎释字义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明末清初屈大均套许慎的模式,在《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鱼’、‘羊’为‘鲜’。”
旧时汉族民间有“送羊”的岁时风俗,流行于河北南部。每年农历六月或七月间,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羊,原先是送活羊,后来改送面羊。传说此俗与沉香劈山救母有关。沉香劈开华山救出生母后,要杀死虐待其母的舅舅杨二郎,杨二郎为重修兄妹之好,每年给沉香送一对活羊(羊与杨谐音),从而留下了送羊之风俗。另外,民间以每月初六、初九为羊日,青海藏民此日禁止抓羊。山东、湖北、江西则有谚语:“六月六日阴,牛羊贵如金。”又以为属马、狗、鼠者忌羊日,属羊者忌鼠、牛、马、狗日。
锡伯族民间有“抢羊骨头”的婚俗,流行于今新疆地区。婚礼之后,迎亲爹娘在新郎新娘的炕沿上放上一块羊大腿骨,双方姐妹兄弟聚于新房,迎亲娘将拴有红线的两个酒杯放在盘里,迎亲娘则迅速将两只酒杯换来换去,从而使两位新人分不清哪是水,哪是酒,然后让他们任选一杯,喝到酒的为大吉,接着要连饮三杯。之后,双方兄弟姐妹开始抢羊骨头。男方家人抢到羊骨头认为是新娘勤劳能干,能养妻子,家庭美满幸福;女方家人抢到羊骨头,则认为新娘会持家,不会爱气,家庭和睦兴旺。
新疆哈萨克放流行“羊头敬客”的交际风俗。新友到来,宰羊招待。吃钣时,先端上熟羊头,羊脸朝向客人的位置,然后主人请客用刀割羊肋肉献给在坐的长者,后割一块羊耳给在座的幼者,再随意割一块给自己,然后将羊头盘捧还给主人。另外,全羊是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的传统佳肴。上席时,将大块羊肉放入托盘,摆成整羊武装,以羊头献客。
“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广州号称羊城,源于美好的传说:周夷王时,五个仙人骑着口衔六串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将谷穗赠给人们,祝这里永无饥荒。仙人言毕隐去,羊化为石。《广州记》则记:“战国时,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穗于楚庭,故广州厅室、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如今,广州市越秀山公园有五羊册,其上矗立着一座高11米的五新星石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城标雕塑。
哈萨克、蒙古、塔吉克等民族流行“叼羊”的马上游戏。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在几百米外放一只羊,骑手们分成几队准备冲上闪抢夺。也有一青年骑手持羊从马队中冲出来,后面的人紧紧追随,其中有人配合争夺羊,也有人保护羊,以叼羊到终点者为胜,取得胜利的人,当场把羊烧熟,然后大家一起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