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这是一个风水界响亮的关键词。坊间流行的风水学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有些人一知半解,也有的人根本不知风水为何物,却也大谈风水学。
不懂得风水学原理而谈风水学,那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风水,搞风水学,必须清楚风水学原理。
风水学原理是什么?中国第一风水大师黄石公(魏辙)的《青囊经》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告诉我们风水学原理了,后世的子孙们不争气,看不懂《青囊经》,却在胡说八道。魏亿凯风水学通过破译风水天书《青囊经》风水密码,运通化始→化机→化成的逻辑关系,将“气”这一风水DNA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系统,这是天、地、人得以合一的本体论依据。
化始——天地万物皆始于阴阳
所谓化始,即天地万物皆始于阴阳。气之本体即为无形的太虚,阴阳之气充满于天地之间。《青囊经》曰:“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 阴,柔生于刚,阴德洪济,阳德顺昌。是故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此之谓化始” 。“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游气纷扰,合而成质者,生人物万殊;其阴阳两端循环不已者,立天地之在义”。
在本体论问题上,中国哲学虽有“唯气论”、“唯理论”和“唯心论”之别,而以“唯气论”为主流,它将世界之本源归根与超乎形质,而又非无的存在—气, 从而建立了天、地、生、人合一的思想体系。这一哲学思想当然是风水这门以追求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为最终目的的具体“科学”的前提。
风水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心理能力,同时,也受到民族文化主要定型时期及发展过程中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经验的影响,这两个层次的 叠加,构成了风水的深层意义。原始人类满足的栖息地是理想风水的原型,而中国农耕文化定型和发展过程中的盆地经验强化了这一原型的某些结构特征,从而形成 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水吉凶意识。
化机——形气依附与方位配合并非不可捉摸
所谓化机,即无形、无质之气并非不可捉摸。《青囊经》曰:“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又曰:“天有五星,地有 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除此恒常之形体外,气还有可感知的风、雨、霜、雪等形态。“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阴阳之气不但在三维空间上有聚散流变之规律,在时间维度上也有可感知的运动形态。“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乘,祸咎踵门。天之所临,地之所感,形止气 蓄,万物化生”,这也是中国哲学的最大特点之一,即物质与精神人伦合而为一,统一于气。
这样,气(Qi)的运动状态便成了一个多变量的函数:
Qi=F(c.e.d.m.d.s.h)
其中:c—天象;e—地形;d—方位;m—气象;s—时间;h—人伦、精神;F为某种函数关系。这一方程有一组最优解—生气,即各变量之间之阴阳五行都达到“和冲”(互相谐调)。为此,又引入了阴阳五行的匹配关系和相生相克关系作为判定原则。
化成——气与形、方位及各种法则配合后的结果
所谓化成,即基于上述气之运动规律,“理寓于气,气囿于形。日月星宿,刚气上腾。山川草木,柔气下凝。资阳以昌,用阴以成。阳德有象,阴德有位。” 使阴阳冲和而得生气。
仰观天象,俯察地形,审四时,定方位,“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终始”,有生气则福禄永贞,万 物化生。至此,已确定了风水术的基本技术途径,并提出“地有四势,气从八方。外气行形,内气止生。乘风则散,界水则止”,从而引出了“藏风界水”的绝佳的 风水宝地模式。
祖宗崇拜是中国宗教文化的一大特色。把死人安排得和活人一样,是中国埋葬制度的主要用心。不同于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祖宗崇拜文化中,人死之后的鬼神 及鬼神世界并没有完全异化为一个相对于现实世界的彼岸世界,它们仍是天地阴阳之气,还可以与子孙相通感。“地德上载,天光下临。阴用阳朝,阳用阴应”。而 人受体于父母,“八体弘布,子母分施”,气脉相承,既然父母之遗骨得生气而返一,则自然“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所以为父母择穴造墓同自己择居建屋一样重 要,都是为了“乘生气”而“福禄永贞”。